跳转到内容

防范诈骗

在学习生活中,你总是会和你的同学、校友,乃至完全陌生的非友校做各种交易。比如,你可能需要买二手书,办电话卡1,收电子产品,买谷子等等。但同时,你也有可能被骗得血本无归。

在骗子得手之前你无法确定对方是骗子;但你不能总是花出真金白银来确认一个人是否在骗你。

但也不必太过担忧——大部分骗子使用的诈骗手段都是相当低劣的,只要你见过一次就不会因此上当。本文将会分门别类介绍这些常见的骗术。

凡被骗之人,皆有弱点。你的弱点,就是骗子的入手点。无欲无求之人最难被骗,不过想必大家都不属于这类人。

作为新生的你对校园生活不够熟悉,缺少很多事实性的知识。

此时行骗者只需稍加诱导,便可给你造成错觉,从而进行欺骗性交易。举些例子:

  • 某人告诉你「校园卡」(电话卡)是必需的,在他这里办卡有优惠。 其实打着「校园卡」名义的电话卡在北邮是非必需的。
  • 某人告诉你他有四六级耳机的货源,比学校统一订购的更便宜。 注意,不是所有耳机都能收听学校广播!从第三方货源乱买可能被骗。最好从学长、学姐处收买已经用过的二手耳机,或按学校安排统一订购。

无知是最容易解决的。只需要在交易之前找学长学姐询问,消除信息差就可以。

作为新生的你初入大学,可能会担心在很多地方落后于人,想要努力提升自己。骗子就从这个角度下手,向你推销课程、社团等,收取不菲的费用。

骗子推销的课程类型五花八门,常见的一般是:四六级、雅思托福、美术、视频剪辑、PS。

骗子售卖课程的方式十分简单,他们不需要师资,只需要使用一套流传十几年的资料(这些资料要么是他们买下来的,要么是互联网上公开的),每年卖给全国各地的大学新生即可。因为成本近乎于零(文件都可以随便复制),但每年都有不可胜数的新生上钩,所以收益相当可观。

为了提高接触新生的效率,他们会潜伏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,伪装成学长、学姐行骗。因此当你看到学长学姐开始卖课的时候,就务必小心对待,他可能是骗子。

现在还有一个改良版的套路是不装学长学姐直接卖课了,而是装成新生想要买课,在群里找人合买。但是这类操作始终存在一个漏洞,就是它缺少正规的交易平台,只要你去查问他从谁那买,他肯定还会给你推荐到另一位学长学姐处。

北邮的校内学生组织不会向加入者收取费用。

校外组织多少需要营利,收取费用也无可厚非。但请务必核实其资质和背景,避免上当受骗。

  1. 电话卡是非必需的,详见入学准备